Skip to content

【父親節特輯】爸爸也重視孩子學習!補習班如何用行銷與教學讓家長參與更有感?

補教行銷策略

在過去的家庭教育模式中,學校與補習班的主要溝通對象通常是母親,從報名、選課、聯絡冊回覆、參與說明會,多由媽媽主導。然而,近十年來,隨著家庭分工的改變與社會觀念的轉變,「爸爸參與育兒」不再只是口號,而是逐步落實的現象。

根據台灣《家庭與親職研究》期刊的長期觀察指出,已有超過五成的父親認為自己在子女的教育參與中扮演重要角色。這一趨勢也在補教現場中有所反映──在接送孩子上下課的家長中,爸爸出現的比例明顯增加,LINE 群組中主動發問的爸爸數量也逐年上升,甚至有家長會由父親主導參與。

因此,父親節不只是情感溫馨的節日,更是補習班與家庭之間重新連結的契機。補習班若能把握這個節點,以數據透明、情感連結與行銷巧思打造有效活動與教學設計,不僅提升家長參與度,更能強化補習班的品牌形象與續班率。

三大策略|補習班如何讓爸爸更願意參與孩子的學習?

一、【從成效出發】設計「爸爸看得懂」的學習報告與溝通方式

父親在教育參與上,通常較重視學習成果、邏輯合理的安排與數據支持。因此,補習班的報告若仍停留在「情感描述」、「學習狀況良好」這類模糊表述,很難引起爸爸共鳴。

建議補習班在父親節前後安排以下策略:

  • 提供「學習成效摘要表」:如每週學習主題、學生達成狀況、錯題類型統計、課堂參與情形等具體數據。

  • 將回饋格式視覺化:利用圖表、色塊標示進步空間,降低閱讀門檻,提高閱讀意願。

  • 結合影片紀錄或教學片段:讓爸爸「看見」孩子的實際參與,感受到學習場景與氛圍。

📌 導入校掌雲的應用建議:
透過【教學日誌】與【學生管理】模組,即可快速記錄學生學習紀錄,搭配【出缺勤報表】與【補課統計】,即可整合成專屬「父親節學習週報」,節省行政製作時間,也提升家長的理解與信任感。

二、【父親節專屬活動】以互動創造情感與成就感雙贏

補習班的節慶活動常以溫馨為主,但如果能更進一步設計「具實質參與感的互動」,更容易讓爸爸投入,產生成就感與連結感。例如:

  • 父子/父女共作任務挑戰卡:安排一週內完成三項共同學習任務(例如:共讀一篇科普文章、共同完成數學解題等),並在週末進行分享。

  • 爸爸的話—給孩子的一封信/語音留言:由孩子唸出爸爸的留言製作短片,可張貼於教室牆面或App平台,營造情感交流場景。

  • 父子合影學習牆或APP活動頁:將家長與孩子的學習互動照片上傳展示,強化參與者的正向心理。

📌 導入校掌雲的應用建議:
活動資訊可透過【公告管理】模組同步至專屬App,並搭配【相簿/資料上傳】功能收集照片或音訊檔案,讓每位爸爸都能留下屬於自己與孩子的學習印記,延伸父親節的溫度與記憶。

三、【提升行動效率】降低爸爸參與活動的時間與資訊落差

許多爸爸因工作繁忙,無法實體參與活動或頻繁與老師聯繫,因此,補習班若能提供更友善的行動端體驗,將大幅提升參與意願。

建議補習班在父親節活動前一週進行以下優化:

  • 活動報名、繳費與查詢統一於 App 完成,不需額外聯絡。

  • 使用【課程總攬表】與【行事曆】功能,讓爸爸可一目了然孩子的課程與活動安排。

  • 若孩子需補課或調課,也可在線上提出申請,避免臨時電話聯繫的混亂與遺漏。

📌 導入校掌雲的應用建議:
使用【線上報名】模組建立報名表單,搭配【親師聯絡】功能追蹤家長的需求回應紀錄。再透過【報名查詢】系統,讓行政即時掌握報名狀況,彈性做出安排,提供真正「以家長為中心」的服務體驗。

超越節慶的品牌價值:從一次活動,推動長期家長參與文化

父親節是一個「開始參與」的好時機,但補習班不能只把它當成單次行銷活動,而應視為一個教育合作文化的切入點

🔍 想像這樣的未來場景:

  • 家長參與課堂觀察日成為常態,不再只有媽媽出席。

  • 補習班的月報表與個人化回饋設計中,爸爸也會主動留言、回饋、提問。

  • 補習班與家庭共同為孩子的學習設立階段性目標,並定期討論達成狀況。

這樣的「共學文化」不僅提升教學品質,也讓補習班成為家長信賴的教育夥伴,更能在競爭激烈的補教市場中,建立難以取代的品牌價值。

結語|當爸爸參與學習,孩子更容易看見自我價值

研究指出,父親積極參與教育的孩子,通常在自信心、成就感與學習動機上表現更佳。補習班若能在父親節這段時間主動設計參與機會,不只是行銷,也是在創造家庭教育的另一種價值。

透過校掌雲補教管理系統,我們不只是幫助補習班省時、省力、省成本,更協助補習班創造與家長、與學生的三方信任。這個父親節,讓我們從一次活動開始,重新定義「爸爸的參與感」,也重新打造補習班的專業品牌印象。